更多

服务指南

MENU
首页» 竞赛活动

关于举办“田家炳杯”未来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大赛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适应数智时代需要的卓越教师,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东北“三省一区”未来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项目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拟于2025年9-10月举办“田家炳杯”未来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师范院校全日制本科师范生代表(专业不限)。

二、比赛流程

比赛分为预赛、初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一)预赛

即日起请各学院广泛宣传、积极动员,确定参加初赛选手。具体要求如下:

1.预赛要求

(1)教学设计:围绕“立德树人”“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三个类别选取主题,完成1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每校选出6名选手参加初赛,每个领域各2名选手参赛。其中:

“立德树人”包括:党史学习、爱国主义、宪法法治、品德教育、思政课程、优秀传统文化、生命与安全、心理健康、生态文明等内容。

“课堂教学”包括: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历史、地理等8门课程内容。

“班级管理”包括:“班主任与班级建设”课程相关内容,及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进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指导等活动。

(2)教学视频:选手从所设计的1课时的教学设计中,选取教学片段录制15-20分钟的教学现场视频。须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突出创新。

(3)教学课件:提交上述教学视频中授课所用到的课件及相关资源,包括PPT课件、视频、音频、源文件等。

以上作品中不得透露选手院校、姓名等信息,否则以违规处理;具体分值和评分标准见附件。

2.作品格式要求及提交方式

(1)教学设计以 PDF 格式文件提交,并以“授课题目”命名,提交电子版,要求排版整洁、图文并茂,不超过5000字。

(2)视频格式为MP4格式,并以“授课题目”命名,采用H.264编码,分辨率为1280*720(16:9),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

(3)教学课件为ppt或wps文件,并以“授课题目”命名。

(二)初赛

暂定于9月25日,评审专家根据大赛评分标准(见附件)对提交作品进行评审,确定排名前35%的选手进入决赛。

(三)决赛

暂定于9月28日上午9点开始,通过腾讯会议线上举行。决赛的内容:说课和答辩。

1.说课要求:针对初赛作品,使用PPT出镜说课,用时不超8分钟。

2.答辩: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每人用时不超10分钟。

三、奖项设置

设参赛选手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选手奖分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选手的指导教师,授予“优秀指导教师奖”。同时,还将择优推荐部分选手在大连举办的“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创新•协作•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现场展示。

四、报名要求

(一)请各学院根据通知要求组织本学院学生进行报名和竞赛指导,教科院将聘请校外专家对选手作品进行选拔并推荐。请报名参赛的指导教师和一名学生加入教科院组建的竞赛微信群,以便及时获取赛事信息和指导。报名截止时间为9月4日17:00前,逾期不再受理。参赛作品需在截止日期前(以邮件发送日期为准)以“赛道+学院+参赛者专业姓名+教学设计/教学视频/课件”命名,放到一个文件夹内,文件夹以“赛道+学院专业姓名”命名,打包压缩后提交至邮箱“jkycyb@163.com”。参赛选手需确保作品原创性,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赛事相关信息和更新将通过微信群及时通知,请参赛者密切关注。所有参赛作品将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审,确保公平公正。

6.png

(二)各参赛学院务必在报名期间,以学院为单位将“初赛选手信息汇总表”电子版于9月4日前提交到“jkycyb@163.com”邮箱,完成报名。各学院需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以便赛事顺利进行。参赛选手应认真准备,展现最佳教学风采。期待各学院积极参与,共同促进教师教育创新发展。

(三)比赛不收取任何费用。获奖证书、奖品费用,以及参加现场展示选手和带队老师的会议费、交通费、住宿费、餐费由主办方承担。

(四)各学院需严格按时间节点提交材料,确保参赛流程规范。赛事期间,如有疑问或需协助,请及时联系教科院赛事负责人。

五、校赛组织机构

(一)校赛主办单位

鞍山师范学院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

(二)校赛承办单位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三)负责教师

陈巍、季坤

(四)联系方式

电话:0412-2962552,19119242437

邮箱:jkycyb@163.com。

附件:关于举办“田家炳杯”未来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大赛的通知

相关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