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服务指南

首页» 创业政策» 学校政策

《鞍山师范学院“8C”协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鞍山师范学院

鞍师发〔2017〕169号

校属各单位:

鞍山师范学院8C协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经2017年12月15日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鞍山师范学院

2017年12月15日

鞍山师范学院8C协同实践教育基地

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鞍山师范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鞍师发[2016]73号)要求,我校计划建设鞍山师范学院8C多功能协同教学实践基地,积极推进政府、高校、社会多方合作,获得政府支持、社会关爱、企业协助,努力创设校府协同校企协同校所协同校校协同的育人环境。具体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为依据,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与发展为核心,以整合资源为前提,以协同创新为宗旨,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互惠共赢的8C协同教育基地。

二、总体目标与原则

(一)总体目标

8C协同教学实践基地(C即Cooperation,合作)即我校以专业或学科为依托,积极与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对于合作的每一个基地实行深度合作、充分共享的原则,同一个基地实现八协同合作的功能,即签约的基地是我校的大学生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就业基地、教学改革基地、科学研究基地、教师行业挂职锻炼基地、行业专家选聘基地、众创空间建设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形成上下贯通、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机构体系。

按照整合资源、规范运作、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要求,以学院为单位,校企共建,在校外建设一系列多功能协同教学实践基地,使8C协同基地成为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增强相关专业大学生的职业化水平,提高就业能力。

——到2018年,学校完成试点建设10个协同基地,探索校、企、政协同合作方式、总结建设经验,为全面进行各专业协同基地建设做准备。

——到2020年,协同基地的运营机制完善,联合培养学生,以及转化科研、教学成果显著,基地建设数量规模达到30个。

(二)建设原则

1.互惠互利原则

为了建立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实现长效发展,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同时,学校能为企业创造利益。

2.专业对口原则

协同基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与学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能满足相关专业培养的要求,实现较高的专业对口率,提高专业与行业的契合程度。避免出现专业不对口,学生在企业充当低技术含量的廉价劳动力的现象。

3.互补共享性原则

协同基地建设要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专业科系的技术、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与基地单位在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开发、课题开发、技术革新及成果转化、文化建设、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合作,通过优势资源的共享,促进学校和实践基地单位共同发展。

4.动态发展性原则

协同基地的建设将实行动态的合作与发展。对于一些条件好、发展稳定并具有积极合作意向的企业可以建立相对固定的基地,有的实践基地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实践基地使用效果。

5.示范引领性原则

打造高水平的协同基地是应用型大学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特别是在我国高校教学继续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日渐完善的背景下,高校更应选择具有一些规模企业,保证学校和企业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高质量合作。

三、建设措施

(一)建设主体

协同基地由二级学院依托专业,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共建。

(二)基地的遴选要求

1.功能完善

建设集大学生专业实践、大学生就业、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教师行业挂职锻炼、行业专家选聘、众创空间建设、创业孵化八大功能于一身的协同教学实践基地。

2.具备一定规模

协同基地要具备一定规模,每年至少能容纳本专业1/3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就业实习,每年至少能接受3-5个创业团队进行创业孵化。

(三)基地主要职责

1.基地能够接纳学生进行专业见习实习活动;

2.基地内能够建设众创空间,供我校学生创业团队进行项目孵化;

3.基地能够提供科研课题选题,接纳我校专业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4.基地与学校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5.基地与学校共同开展教学改革、课堂改革;

6.基地内提供行业专家,定期到我校指导专业建设发展以及参与授课等教学活动;

7.基地内提供挂职锻炼岗位,接纳我校教师进基地开展行业挂职;

8.基地参与我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就业指导教育,并每年为我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四)基地建设内容

1.基地协同发展规划

协同基地由高校协同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共同建设,各申报单位编制《XX学院XX专业基地建设规划》。

2.基地运行机制建设

协同基地应依托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共同建设,并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协同基地的负责人。各协同基地应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有关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

3.基地师资队伍体系建设

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应由高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实践基地应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基地评价机制建设

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元化,如:基地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教师实践教学评价、对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等人员他评相结合的方式等。

(五)建设进度

我校将采取以点带面、分步推进的原则进行8C协同基地的建设:

——截止至2018年,我校拟建设10个8C协同基地,作为试点单位,总结建设经验,为后续协同基地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截止至2020年,我校达到平均每个学院至少具备2个协同基地。

——未来,我校将全面开展8C协同基地建设工作,每个专业至少2个基地,以8C协同基地为依托,全面改革我校人才培养模式。

四、具体要求

1.第一批次试点单位由各二级学院申报,学校组织专家评估后择优选择。

2.各实践基地应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有关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学分认定、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

3.优先支持兼顾多学科门类、具备多种实践教育形式的综合性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优先支持共享机制健全,能够接纳多所高校学生实习实践的基地建设项目;优先支持十三五期间,学生实习、实践效果良好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参与的基地建设项目。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证

(1)学校成立鞍山师范学院8C协同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同基地的管理、评估事宜。各二级学院成立协同基地建设小组,由双方有关领导、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定期研究基地建设事宜,各二级学院须指定一名副院长具体负责本学院协同基地建设管理相关工作。

鞍山师范学院8C协同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结构如下:

组长:孙诒丹

副组长:丁旭光、陈学宽、于福君、李莉

成员单位:教务处、人事处、发展规划与质量监督处、职业发展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教研部、各二级学院

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2)组成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人员构成的实践教师队伍,具体负责专业实践指导,以及校外实践的管理工作,具体包括校企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及实践过程的检查、督促和学生管理等工作。

2.制度保证

(1)制度机制。为保证合作办学的高效运行,从微观层面需完善相应的柔性教学管理制度和企业的工作规范条例,如企业实训项目与校内课程成绩置换制度的弹性学分制、教师挂职锻炼的人事管理制度、企业横向科研项目研发的科研管理制度、实践学生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指导教师辅导学生实训制度等。

(2)运行机制。将项目管理的思想融入到协同基地日常运行之中,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强化阶段化管理、量化管理和优化管理,改革原有的扁平化垂直式管理体制,成立专门的项目组,设立项目经理、课程经理,赋予相应的职、责、权、利,对合作办学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进行管控,提高合作办学的绩效。

(3)监控机制。监控内容包括校企合作合同条款的履行情况、双方的合作意愿及态度、专项资金的使用、合作项目进展、上报材料的真实性等。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协同基地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科学量测。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普查和抽样相结合的基础上,科学客观地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并辅以相应的奖惩和完善策略。

3.经费保证

学校通过科研与教学实践经费的投入,加强协同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用于项目研发、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学生到基地实践等。

鞍山师范学院教务处拟文 2017年12月25日印发 

1

相关附件

TOP